花容眼睛 > 资讯 > 深圳普瑞眼科刘红山院长:青光眼成隐形视力杀手,这些早期信号别忽视!

深圳普瑞眼科刘红山院长:青光眼成隐形视力杀手,这些早期信号别忽视!

青光眼,作为第二大致盲眼病,正悄然侵蚀着无数人的视力健康。深圳普瑞眼科医院院长、眼病刘红山指出,青光眼危险之处在于其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,一旦丧失便无法挽回,因此被誉为“视力隐形杀手”。许多患者往往在视野缺损后才察觉,但为时已晚。刘红山院长呼吁,公众必须提高警惕,认清其早期信号,将防治关口前移。

认识青光眼:沉默的视力窃贼

一、认识青光眼:沉默的视力窃贼

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,作为第二大致盲性眼病,其危害性不容小觑。视神经如同连接眼睛和大脑的"电缆",负责将视觉信息传递至大脑。当眼内压力(眼压)升高或其他因素导致视神经受损时,就会引发青光眼。
根据发病机制,青光眼主要分为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两大类。开角型青光眼进展缓慢,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;而闭角型青光眼可能急性发作,伴有剧烈眼痛、头痛等症状。值得警惕的是,青光眼导致的视力损伤是不可逆的,这也是它被称为"视力隐形杀手"的重要原因。
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约有8000万青光眼患者,其中超过10%的患者终面临失明的命运。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,青光眼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,加强青光眼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。
青光眼的早期信号:警惕这些微妙变化

二、青光眼的早期信号:警惕这些微妙变化

1. 视觉功能异常
青光眼早期的信号往往表现在视觉功能的微妙变化上。患者可能会注意到视野中出现盲点或阴影,尤其是在侧视时。随着病情进展,这些盲点会逐渐扩大并融合,导致管状视野的形成。此外,对比度敏感度下降也是早期信号之一,患者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视觉功能明显减弱。
2. 眼部不适症状
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眼部胀痛或酸涩感,这种不适往往在长时间用眼后加重。部分患者还表现为频繁更换老花镜,或者发现现有的眼镜度数很快就不适用了。这些细微变化往往被误认为是视觉疲劳或老花眼加重,从而延误了时机。
3. 特征性视觉现象
看到灯光周围出现彩虹样光圈(光晕)是青光眼的一个重要信号。这种现象是由于眼压升高导致角膜水肿,改变了光线的折射方式。此外,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视力模糊、眼前雾状感等表现,这些症状可能在早晨起床时更为明显。
4. 全身伴随症状
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,除了眼部症状外,还会出现一系列全身症状。患者可能经历剧烈头痛,往往集中在额部或颞部,并伴有恶心、呕吐等反应。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偏头痛或消化系统疾病,需要引起高度重视。
高危人群画像:您是否属于这些群体?

三、高危人群画像:您是否属于这些群体?

根据深圳普瑞眼科医院综合眼病门诊中心的临床数据,以下六类人群具有较高的青光眼患病风险:
1. 年龄相关高危人群
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青光眼的高发群体,特别是55岁以上人群,患病风险显著增加。研究表明,年龄每增加10岁,青光眼的患病风险就会提高1.5-2倍。这主要与年龄增长导致的眼部结构变化和代谢功能减退有关。
2. 遗传倾向人群
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普通人群高出4-9倍。目前已经发现多个与青光眼相关的易感基因,如MYOC、OPTN等。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从30岁开始就定期进行青光眼筛查。
3. 屈光不正群体
高度近视(近视度数超过600度)患者患有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-3倍。这可能与高度近视患者眼轴较长、视神经更易受损有关。同时,远视患者也容易发生闭角型青光眼,因其前房角结构较为狭窄。
4. 代谢性疾病患者
糖尿病患者的青光眼患病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高出约35%。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,影响视神经的供应。此外,高血压、心血管疾病等也会增加青光眼的发病风险。
5. 长期用药人群
需要长期全身或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人群,如风湿免疫病患者、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等,发生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的风险显著。这类青光眼往往进展,需要特别关注。
6. 眼部特殊情况群体
有眼部外伤史、眼部手术史或患有其他眼部疾病(如葡萄膜炎、视网膜静脉阻塞等)的人群,发生继发性青光眼的风险较高。这类患者需要定期监测眼压和视功能变化。
诊断与治疗:现代医学的应对策略

四、诊断与治疗:现代医学的应对策略

1. 检查体系
青光眼的诊断需要综合多项检查结果。基础检查包括视力、眼压测量和前房角镜检查。进一步检查可能涉及角膜厚度测量、眼底立体照相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(OCT)以及视野检查等。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视神经损伤程度和病情进展。
2. 个性化治疗方案
根据青光眼类型和病情程度,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、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三大类。药物治疗主要通过局部滴眼液降低眼压;激光治疗如小梁成形术适用于开角型青光眼;手术治疗则包括小梁切除术等引流手术。
3. 终身管理理念
青光眼是一种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疾病,即使手术后也需要定期随访。患者应该建立个人眼健康档案,每3-6个月复查一次眼压和视神经情况。同时,保持良好的用药依从性至关重要。
4. 新兴治疗进展
近年来,微创青光眼手术(MIGS)的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。这类手术创伤小、,特别适合早期或中期青光眼患者。此外,持续眼压监测设备的应用也使得病情管理更加。

五、预防与生活管理:主动守护视力健康

1. 建立定期检查习惯
建议40岁以下人群每5-10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;40-54岁人群每2-4年一次;55-64岁人群每1-3年一次;65岁以上人群每1-2年一次。高危人群应该适当增加检查频率。
2. 科学用眼方式
避免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长时间用眼,使用电子设备时要有意识地多眨眼,保持适当的阅读距离。建议遵循"20-20-20"原则:每用眼20分钟,就向20英尺(约6米)外远眺20秒。
3. 合理饮食与运动
多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,如深色蔬菜、水果等。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、慢跑等有助于降低眼压,但应避免倒立、举重等可能使眼压升高的运动。
4. 生活习惯调整
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,建议分次适量饮水。保持情绪稳定,避免过度激动和压力。睡眠时适当垫高枕头,有助于夜间眼压的降低。
5. 用药注意事项
在使用任何药物前,特别是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药物,应该医师。自行购买和使用眼药水可能存在风险,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
六、真实警示:早发现与晚发现的巨大差异

通过深圳普瑞眼科医院的两个典型,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"早筛早治"与"延迟发现"的天壤之别:
成功干预:来自贵州的蒙先生,虽有家族遗传史,但在急性发作出现眼痛、视力下降至0.3时及时就医。深圳普瑞眼科医院开启24小时绿色通道,为其成功实施"房角分离术+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",术后天视力便至1.0,眼压正常。这充分体现了及时治疗的重要性。
遗憾:11岁的少年小涛,被确诊为"青少年型青光眼"时,双眼眼压分别高达53.2mmHg和43.9mmHg,双眼视力已降至"手动"水平,视神经已受损。尽管手术控制了眼压,但失去的视力无法完全。这警示我们,青光眼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定期眼健康检查至关重要。

青光眼是一场需要终身管理的"持久战",但绝非不治之症。深圳普瑞眼科医院刘红山院长强调,对抗青光眼的关键在于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通过建立科学的防治意识,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,我们完全有能力控制病情进展,保护宝贵的视功能。建议高危人群及有相关症状者,及时到眼科医疗机构进行的青光眼筛查,防患于未然。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,守护心灵之窗,留住清晰"视"界。